如何从看似常见的病例中找到创新研究切入点?首期「首都青年呼吸学者沙龙」纪实
来源: 看呼吸 2019-03-20


昨天,几十位来自首都各大医院的青年呼吸医师聚集一堂,就青年医生如何开展临床科研,首都医科大学呼吸病学系设立的首期「首都青年呼吸学者沙龙」,邀请业内资深学者和青年才俊,为广大青年呼吸学者传授科研、临床心得,提供学术交流、思想碰撞的学术平台。



曹彬教授:青年沙龙成立的出发点就是培养拔尖人才,学术带头人,学科接班人


2019年3月15日于中日医院国际医疗门诊远程中心举办第一期「首都青年呼吸学者沙龙」。本次沙龙由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万钧大夫主持,首先邀请首医呼吸病学系常务副主任曹彬教授致辞,他说到「青年沙龙成立的出发点就是培养拔尖人才,培养学术带头人,培养学科接班人」,青年沙龙的目的就是服务于这一宗旨,创造成才的条件


接着曹彬教授分别介绍了三位讲者,他们是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杨苏乔大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高磊研究员、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诗尧大夫。同时与会的首都各家医院呼吸青年学者进行了自我介绍。


杨苏乔:从看似常见的病例中找到创新研究切入点,五年间几经曲折终于成功投稿发表

 


沙龙的第一个讲题是由杨苏乔大夫带来的「源于日常工作的小题大做」。她首先以一个临床病例为引子,讲述了如何从一个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合并咯血的临床病例,经过头脑风暴,并经文献检索发现其研究的创新性,最终找到研究的切入点——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在CTEPH中运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在经过5年的病例收集后,成文投稿。


杨大夫与大家分享了投稿中的心情起落,以及如何几经曲折最终成功发表的过程,形象地描述了一位励志「小白」的坚忍不拔、努力进取,让与会的青年学者感同身受,切身体会到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进行「小题大做」


高磊:WHO提出2035年终结结核病流行的目标,如何形成中国方案?

 


第二个讲题是由医科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高磊研究员带来「结核潜伏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干预研究」,这个研究紧紧围绕WHO提出的2035年终结结核病流行的目标,结合中国目前的情况,提出了系列针对性的科学问题: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锁定目标人群?中国到底有多少人感染?哪些人是重点人群?从而保护高危人群,进而降低发病率?如何形成我们自己的方案?开展了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农村人口结核感染特征,探索短程抗结核治疗干预的安全性、依从性,通过以高危人群为切入点的「社区干预」实施最短方案


整个研究设计缜密,现场工作稳扎稳打,在波澜不惊的铺陈下,讲述着一个宏大而艰辛的临床研究。


王诗尧:分析肺部阴影的辗转诊断,临床推演与文献复习「双管齐下」



第三位讲者是来自中日医院的王诗尧大夫,他带来的是「一例肺部阴影患者的是与非」,讲解了一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辗转诊断经历。


王大夫在病例汇报过程中对于其病理分析丝丝入扣,临床推演科学严谨。多位参会的青年学者参与了讨论,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文献复习。


未来可期,本次青年呼吸学者沙龙只是开端


在青年沙龙最后,大家对于以后沙龙的举办以及今年呼吸病学系年会青年论坛的设置进行了讨论,有来自北京儿童医院的郭琰大夫、北京中医医院的刘锡瞳大夫、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的崔烨老师、以及来自北京朝阳医院的龚娟妮大夫进行了发言。


与会青年学者的建议涉及成人与儿科在呼吸领域的交叉点,西医对于中医药的合理使用与借鉴,基础与临床学者对于临床数据判读的差异,以及如何活跃沙龙更好地促进临床医师的能力提高。本次青年呼吸学者沙龙仅是一个开端,与会的青年学者纷纷表示一定好好珍惜学系提供的平台,充分利用青年沙龙,与首都青年同行充分交流、互助,从而提升自己在临床、研究方面的能力。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呼吸病学系 - 万钧、余中光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