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运成:起初大家认为是「要我干」,后来变成「我要干」……孙宝华:从自己喜欢学,到团队一起「取经」丨规建与我(6)
来源: 呼吸界 2021-08-02

推荐语


随着王辰院士提出的「三驾马车」战略的逐渐清晰,稳步落实,「PCCM科规范化建设」这几个字越来越多地被呼吸人听到、感悟和关联。几年来,这项引领呼吸学科进入「跨越式发展」的大工程,被人们评价为极具前瞻性的「宏图韬略」。从最初的模糊概念和设计,到逐渐实现成为呼吸学科科室发展同质化的新格局、硬指标。在这个过程中,标准制定者、行业管理者、院长、科主任、医生、护士、基层医务工作者……他们都曾有过质疑,有过犹豫,有过顿悟,有过欣喜……无论身在其中、扮演哪种角色,他们都目睹和深切感受了「PCCM科规范化建设」给自己和行业带来的深刻变化。


PCCM科规建项目自2018年6月1日启动以来,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共认定1861家,已覆盖3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实地认定共1334家(二级医院475家、三级医院859家),培育单位404家。2021年的认定也在有序开展,目前为止,2021年有280家医院报名,其中59家医院已认定(未公布认定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到底发生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呼吸界》记者对10余位参与者进行了深度专访。自4月19日起,《呼吸界》推出了系列报道《规建与我》(共10期),和大家一起感受中国呼吸前行的脚步和脉搏。


人物——山东省曹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运成,PCCM科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采访金句:似乎就是这个项目注定了把我带回这里,完成我心目中的夙愿。



采访李运成院长,其经历本身就是记者感受到的一个最大亮点。他能从一家最早的国家级呼吸重点学科,同样也是第一批PCCM科规范化建设的示范单位,被调任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级医院,从头开始PCCM科规范化建设,看似是一件「套上模子」就能做好的容易事儿,实际上并不是那么简单。


李院长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率性直接,他从不规避短板和缺陷,发现什么问题就平铺直叙一针见血点到位,面对朋友善意的调侃,他却燃起了斗志,皆因为这家县级医院恰好位于自己的老家。他的内心思想极为丰富,从刚下基层调研的忐忑、纠结,到最后的自信满满、欣慰,这个过程中经历了什么?短短几段话并不能表达完全,但从点滴小事当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他付出的努力和心血。


很诚实地说,第一次来这家基层医院看的路上,我心里比较忐忑、纠结……三个字总结「落后、弱」,可我反而心里生出了一种信念


谈及规建这个项目,我首先想说的是我与它的缘分颇深——


山东省曹县人民医院是一个基层医院,也是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原本我不在这里工作,2019年我被医院作为人才引进来到这,但曹县却是我地地道道的家乡。因此第一次来的一路上我都万分感慨。离开家乡多年,第一次回家乡建设一个基层医院的呼吸科,冥冥之中似乎就是这个项目注定了把我带回这里,完成我心目中的夙愿。


来曹县人民医院之前我有一段工作背景。之前我工作学习过6年多的地方是第三军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新桥医院。那家医院的呼吸学科是比较早的国家级重点学科,也是第一批PCCM科规范化建设的示范单位,比较强大。而2019年下半年当我第一次来到曹县人民医院,很诚实地说,一路上我心里比较忐忑、纠结,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和我之前所在的医院差距多大?我心里预想的只是到这里干点呼吸学科的分内事,可能就是顺势开展工作。万万没想过基层医院呼吸学科的服务能力会给我这么明显的感觉:「落后、弱」,就是这三个字总结。正是因为看到了人力、财力、物力的现状,我明白了王辰院士为什么要力推基层服务能力的提高,要求二、三级医院要同质化发展。在此前我脑子里是没有这个概念的,亲眼看到后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我需要花很大的努力和功夫才能做好这件事。


举个最实际的例子:当时这家医院呼吸内科刚从原来的大内科分出来没几年时间,更别提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所要求的科室规模。从人才队伍建设来讲,服务能力是弱项;从技术来讲,由于没有自己的呼吸ICU,也没有独立的支气管镜室,而这些在PCCM科规范化建设中是最重要的两项。当时我就心想,PCCM科规范化建设对三级医院的要求这么高,200分,其中必须包含的比如呼吸睡眠监测、康复、呼吸ICU、内镜中心等等,他们都没有,来了之后这项工作等于说几乎是从零开始建设开展……跟我比较熟识的朋友拿我开涮,跟我开起了玩笑,说,「老李,这是给你挖了个坑呀!」可这时我反而内心里生出了一种信念,我偏要做出一点事情。为什么呢?曹县是我的家乡,它位于鲁南偏西南地区,这里本就比较贫穷落后,经济欠发达,当然与经济联系密切的医疗条件就更落后,百姓看病难。所以我心里是五味杂陈,在其他地方干得挺高大上,回到自己家乡看到是这个样子,心里总是有那么一点儿不服气想法。


可具体难度在哪儿?要用什么方法去改变?这又不是几句话就能把它开展起来的。差别那么大,需要按照国家要求的模式去做,需要付出很多,首先医院要给予政策层面的支持,比如资金投入大。打个比方:一个呼吸内镜中心要想建起来,并且建得像样子,起码就需要好几千万;一个呼吸ICU建好同样需要好几千万。我到了曹县人民医院后开始只是呼吸科主任,后来医院指任我为副院长,从各个层面看医院是对PCCM科规范化建设这个项目特别重视的,又恰逢2019年的新冠疫情,呼吸科的建设更加被高度重视。结合我前期给他们拟好的建设框架,是按照国家PCCM科规范化建设的认证标准,按照优秀单位的「模子」把规划做出来,2019年10月我正式决定上任到岗,上任后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大干一场。


经过这番实践下来,受到的益处有目共睹,起初大家认为是「要我干」,到后来大家积极性越来越高,自然而然变成了「我要干」



光有了地,人才的问题如何解决?这又是我思考的第二个问题——


这是当时我们面临的一个很困难的问题,曹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本来就比较少,我想把他们送出去培养,还要考虑他们愿不愿意去,起初有些人是很犹豫的。但通过反复地给他们做思想工作,第一年我们就派出了8名医护人员到省立医院、胸科医院、瑞金医院、协和医院等优秀示范医院学习,学肺功能和睡眠,学介入……当时我最担心的并非我选拔的人是否优秀,而是短短3个月时间究竟能不能学好,有基础的人是可以的,后来经过验证,我们外派学习的人员回来后,工作全部都开展起来了,而且现在科里的呼吸医生做的都是高精尖的技术活,实力也是经得起考验的。


这批医生回来之后,我们会挑选优秀的医生做住院总,需要24小时扎在医院的,对于年轻的基层医生而言,去说服他们又是一个挑战。


我印象特别深刻有一个医生,我问他去做住院总,要24小时扎在医院你愿不愿意?这个医生十分优秀,但他家情况又比较特殊,因为夫妻俩都年轻,有两个小孩,年纪都很小,需要照顾。起初这个医生不太愿意去,我就转头给他爱人做思想工作。他爱人也是医院的同志,是做行政的,我私下给她讲,你要给自己丈夫支持,因为你们都很优秀,而通过住院总的过程中,你丈夫就很可能会脱颖而出,我们要培养学科带头人。就这样先把他爱人的思想工作做通了,回家后他获得了家人的支持,同意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但大家一旦真正深入到临床经过这一番实践下来,受到的益处是有目共睹的,起初大家认为是「要我干」,到后来大家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自然而然变成了「我要干」。


有人对我说,我的思路很清晰,可以在县级医院不断发现一些「好苗子」,把他们送出去学习,正好是国家有这个平台。比如专培3年,都要经过住院总的训练,我们去湘雅医院胡成平教授那里去参观,去过他们那里专培3年的人都可以直接当主任了,能独当一面。经过我们这里的住院总的实践,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平时这些人就「泡」在ICU里待着,完成住院总之后,如果说我们再往上级医院推送的时候,首先就会推送这些人,我会给他们保证优惠政策。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想出去进修,这些人从哪里选,当然是做过住院总的优秀骨干里面挑选。说实话,县级医院的好多毕业生都是以本科生、研究生居多,特别是本科毕业的年轻孩子们分到哪里去?就是县级医院,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停滞不前了,他们希望自己能快速成长。据我的观察,现在科里的正能量很足,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很高,这种状态是我刚来这里时看不到的,所以这也是现在我最开心的。


这几年,我同样也看到我们家乡的发展变化很大,医院也在快速发展,现在有一句很热门的话在我们这里流传,叫「曹医速度」,网络上很多市民给予我们很大的鼓励和支持,也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他们会留言赞「曹医速度666」,这些都说明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人物——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孙宝华,PCCM科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采访金句:我相信把一切准备工作做到「早」,笨鸟先飞,早起的鸟儿一定会飞得更高更远。



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孙宝华主任,是此次PCCM科规范化建设系列采访中第二位女教授,作为与首都毗邻的河北,沧州市这家医院的呼吸学科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规范化建设的?刚一落座,我就这样开门见山地问她。「起初我们的科室建设的确较为落后,但我热爱呼吸专业,爱看、爱学,我们通过四处学习、『取经』,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从我学起,带领团队一起走出去学习,这样慢慢把学科建设起来。」


孙宝华主任给我的印象很坦然,她们是2018年6月1日评审的第一批通过PCCM科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但不服输的孙主任,她通过对标各项PCCM建设评审条款,她们用2年多的时间,补齐短板,积极准备,于2021年1月获得全国PCCM科规范化建设优秀单位称号。


2017年听到王辰院士讲到PCCM科规范化建设的框架,我感到眼前一亮,特别振奋……我们只是一家地市级医院,我没能出国进修学习,但我可以到周边毗邻的大医院学习取经


王辰院士提的顶层设计特别符合临床的需求,当时正好与我想的呼吸专业发展的模式契合——


我总认为,病人的需求就是我们学习的动力,只要对于呼吸专业的发展来说有用的,我们就开展相应的新技术项目。我们毕竟是一家地市级医院,我没能出国进修学习,但我们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去天津、北京等大医院学习很便利。2018年推出PCCM科规范化建设评定细则,我自评了一下,刚好具备达标水平,于是我立即报名。从3月报名到6月1日评定,一切很顺利……


这几年,我最大的感受是,跟随着王辰院士提出的「三驾马车」方略,我们的专业发展方向更明确了。这几年,我们科室走的是一条漫长的「唐僧取经」路,我热爱呼吸专业,总能找到呼吸专业发展的亮点,所以我也要求大家带着任务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学科的发展得到上级医院老师们莫大的扶持与帮助,从更名到学科建设院里给了我们相当力度的支持。


说到我自己的经历,1999年12月份呼吸专业独立建科,担任科主任,当时我刚34岁进修回来,感到自己才疏学浅,压力很大……而呼吸这个专业是我自己选择的,因为感到呼吸疾病患者群庞大,我选择了呼吸专业,建科初期科里只有5个大夫,工作干起来特别艰难。而且这个专业在内科系统里发展算是比较薄弱的,当时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都是省级重点学科,我们呼吸专业刚刚起步,感觉任重而道远。就拿床位举例:医院给了我们配置了30张床位,呼吸学科面对的都是比较贫困的农村病人,慢阻肺、哮喘等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一到冬天很多患者住不上院,死亡率也很高。当时慢阻肺、哮喘等疾病并无太明确的指南和共识,大家都靠自己摸索着治疗。于是我就常常到天津、北京去听课、学习,学完以后回到科里和大家一起讨论。


从2005年开始,我们发现存在睡眠问题的人群很多,我专程为学习呼吸睡眠这方面知识到北京听课,到协和、朝阳医院等大医院参观,再后来,我们专门引进睡眠专业的研究生,购置睡眠监测设备,开展了睡眠呼吸监测。2009年流感H1N1病人特别多,我们接诊了很多流感孕妇,有的出现了呼吸衰竭,甚至失去了生命,我心里非常难过,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呼吸ICU建设起来……


我们科就是这样逐渐发展起来,从睡眠到呼吸危重症,再到介入、康复,只要病人需求,我们就去学习新技术项目,期间遇到的难题也很多,举个例子:呼吸介入治疗方面,我们开展的有些艰难,首先呼吸介入治疗的设备价格昂贵,开展初期病源很少,而且这项技术要求大夫气管镜操作技术娴熟,有些病人需要全麻下手术,对于麻醉要求也比较高,我们先后派遣3名大夫去北京、上海学习,才使呼吸介入手术开展起来……


对于未来的发展,我能深刻感受到,PCCM科规范化建设的评定标准只会越来越严格,随着指标的更新和要求的提高,我们更加需要不断学习和努力,才能跟上呼吸专业发展的步伐。我们也在对科室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补齐自己的短板,比如近年来比较火热的呼吸康复技术和呼吸治疗师的培养等。今年PCCM科规范化建设的主题是同质化发展,这也是我思考的方向之一。我们是地市级医院,科研这方面依然是短板,我们正在不断加强和上级医院合作、培养年轻科研人才,我们这级医院引进博士很难,我们就在自己的队伍里选拔培养人才,我们现在有3个博士,2个人正在接受专培……我始终相信「笨鸟先飞」的道理,早起的鸟儿一定能飞得更高更远。



专家简介



李运成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山东省曹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山东曹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长期从事呼吸疾病临床及教学工作,以急性肺损伤以及缺氧肺血管重建为主要研究方向,在介入肺脏病学及呼吸危重症救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参与及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军队公关项目、市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中英文论著及教学论文二十余篇。山东省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委员,菏泽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


孙宝华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沧州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一科主任,沧州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沧州市中心医院基地主任,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呼吸病学分会常委。1988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医学系,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呼吸内科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目前承担河北省科技厅哮喘相关科研项目一项。发表SCI文章6篇,多次获得沧州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并荣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北省三八红旗手、河北省拔尖人才、沧州好人”等荣誉称号。


采写/视频编辑:冬雪凝;视频拍摄:刘迪;视频制作:刘旋


本文完

排版:刘旋

3480